30-40(33/41)
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人所帮扶、怀念的友人都并非自己的同窗,而是自己的同期。也就是一起考取功名的人。
只是考生们来自天南海北,能凑在一起的日子,不过是考场上的答卷时光,哪儿来的时间培养这么深厚的感情?
答案就是:同期集会。
每次有中举名单出来,就会有人整理成册,分发到每个考生的手里。
再由其中最有名望的考生举办一个同期集会,让大家都来参与,互相认认人,交交朋友。
到后来,这种集会与其说是朋友碰面,倒不如说是搭建自己在汴京的人脉关系网的第一步。
所以有些寒门学子哪怕是借钱都要参与,为的就是将来的官路走的平坦些。
如果傅霁景选择柳氏饭馆作为同期集会的场所,柳金枝不仅能赚到银子,还能让柳霄多结识一些人物。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柳金枝都没想到这么好的事情能落在自己头上,忙不迭答应下来。
“傅郎君,你们大概什么时候来?”
傅霁景笑道:“中举之后,我们还要举行乡里祭酒、叩谢皇恩、纳名报道,若要忙完,怕又要小半个月。”
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取出一袋银子交给柳金枝。
“这十两银子先算作我的订金,若有不够,娘子尽管来傅府找我。”
柳金枝看着银子咧嘴笑开了,道:“郎君日理万机,我可不敢打扰,若有事,我只管找杏安就行。”
傅霁景默了一下,慢吞吞道:“其实我最近也不算忙,毕竟春闱已过。”
“呃呃。”柳金枝挠了挠头,改口道:“那郎君既然不忙,我有事就与郎君相商。”
毕竟是一棵多金的大树,还是哄好一点为好。
傅霁景又笑起来:“好,随时恭候。”
柳金枝望着他温暖俊眉的眉眼,心中不由一动。
傅霁景生的……真是好看。
*
柳金枝等人出去踏青时还是立春,放榜时已是雨水节气,而再等到半月后的同期集会,便是惊蛰。
作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的到来象征着天气转暖。
春雷初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的昆虫和动物。
无论是古还是今,对于这天都有很多的习俗。
于宋朝人,身份不同则形式不同。
茶农会在惊蛰这天进行“喊山祭茶”,被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称之为:“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壮观”。
工匠则延续《周礼》中所记载的“启蛰之日蒙鼓皮”的传统,在这天选择鞣制牛皮蒙鼓。
像柳金枝这类平头老百姓,自然是做些普普通通的事。
先是带着一家人把院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边,又在庭院周围撒上驱虫药。
阿芹则是心灵手巧,给家里人都缝制了一个五毒包。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戴五毒包,挂彩丝绳,雷神就会保佑大家百毒不侵。”
阿芹笑着把五毒包分发下去。
月牙拿到了一个绣着山茶花的,捏在手心里,精致小巧,还香香的,她很喜欢。
“谢谢阿芹姐姐。”
杜卫和柳霄两个少年都不好意思,红着脸接过道谢。
柳金枝端着个铜盆,一边走,一边在庭院里洒水驱尘,道:“对了,今天谁去买梨子呀。食梨离虫,这可免不得。”
宋代百姓在惊蛰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