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2/42)
柳金枝下了驴车,踩着雪走进王府内,雪落在她的眼睫和乌黑青丝之上,煞是好看。
今日还是林勤和潘安玉陪着她来。
其余人留在小饭馆照顾生意。
不过在跨进门槛之时,她扭过头往府外石狮子处看了看。
但常在王府外徘徊的青年,此时倒不见了身影。
许是天气太寒的缘故?
柳金枝想了想,转过身,身影隐没在王府影壁后。
大概是为了观赏性,赵王爷居然令人在院子里垒了十个临时灶台,并把比赛场地定在了几座小阁楼的中心。
这种地理位置的安排,比起前些天围拢在廊下观看,更极具观赏性。
不过就是苦了参赛选手们,大雪纷飞之时本就容易手僵,还要站在雪地里做膳食,别说面不容易醒出来,就是手关节都冻硬了。
但没人说退出,待人一声令下,众人即刻动手。
取水、和面、揉面、醒面……
这些流程大家都做过很多次了,几乎是行云流水,同时也是一模一样。
只有在等待面性发好的过程中,众人揉馅儿的过程才看出一点不同。
就比如樊楼这边出赛的膳工,就是林勤口中说的那位极善面食的山西人,他要做酥皮甜饼,所用的馅儿就以甜糖为主。
其余有做包子的,就加紧功夫调馅料。
有做炊饼的,就注意火候,势要把炊饼也蒸的蓬松如云,入口香甜。
而柳金枝是要做薄饼,就需要极注意饼的韧性。
好的薄饼,要做到卷菜不破,入口有嚼劲,单吃也能回甘。
因为吴兴镛给她的配方,让她意识到面形的重要性,所以她做薄饼的时候格外注意。
捏出面形的时候,使得面与面之中留些空隙,好在上蒸笼的时候,利用蒸汽把面皮顶起来,达到薄而不破的效果。
此时,旁边二层阁楼上。
一名身着华贵衣裙,眉贴花钿,极具成熟风韵的中年美妇人落下眸光,唇边勾起一抹浅笑,道:“这名膳工娘子倒是不错。”
对面坐着的正是傅钗华,但今日柴靖有太常寺的差事,就未跟着一起过来。
傅钗华笑道:“她是柳氏饭馆的东家,素来在京中享有盛名。”
王妃眼中又多了些许满意,颔首道:“不错。”尔后又似想起什么,“听说她的弟弟被派去了南下赈灾?”
“是,叫柳霄。”傅钗华微微一笑,“但也不单有他一个,今年在算经科取得前三名的都去了。”
王妃嗯了一声,似是对柳霄有些留意。
傅钗华便转开话题,道:“王妃以为今日哪位能获胜?我觉得樊楼、西湖苑和柳家娘子都不错。”
王妃勾起朱唇,轻笑道:“樊楼的实力不容小觑,毕竟是多少朝臣都赞誉的地方。况且评比的那位膳工曾来府中问过安,手艺确实不错。”
傅钗华浅笑点头,表面看起来镇定,心里却升起一股紧张。
柳金枝不会输吧?
第66章 薄饼看似棋差一招,实则赚的盆满钵满……
经过整整一个时辰,十名膳工都已经把饼做的差不多了。
大概是为了向现场围观者展示评委们的公平,凡是膳工们呈上来的作品,都切了一半,由仆人、侍女端到二层阁楼请围观者们品尝。
从一到十,大致是薄饼、酥皮糖饼、胡饼、茯苓饼……等等。
饼自然要越趁热,越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