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0/42)
定是有了。”傅霁景有些惊讶,道:“娘子是何时开始学习做菜的?”
“从……”
柳金枝下意识想说“从小学起”,但尔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换了个说法:
“半路出家罢了。”
半路出家就能有这样的手艺和见识?
傅霁景微叹一声:“娘子天赋异禀,我自愧不如。”
“术业有专攻。”柳金枝洒然一笑,“傅郎君厉害在读书,我就厉害在做饭。这么算起来,其实咱俩都很厉害。”
要是旁人听见这种话,说不定要为傅霁景鸣不平。
一个榜首,和一个膳工娘子。
根本没有可比性嘛。
但傅霁景望着柳金枝的笑眼,眼里闪烁着温柔的光,勾起唇角点头。
“嗯,娘子说的在理。”
第43章 临江斫脍(鱼生)第一次尝试吃鱼生……
许是被夸的有些高兴,柳金枝干脆多摘了些槐花,做了一桌子槐花宴。
炒的、蒸的、炸的……
等到邓韦来了之后,一屋子学生、老师大饱口福。
黄师道高兴的嘴都合不拢,还多扒了半碗饭。
一群人热热闹闹说笑。
直到晚上,柳金枝才带着柳霄拜别黄师道。
傅霁景送他们出门。
期间门口槐花低垂,与柳金枝头顶发髻堪堪擦过,带走她鬓边一支珍珠钗,叮咚两声落在了地上。
傅霁景见状,下意识伸手去捡,弯腰之时,胸襟处忽然掉下来一本书。
“这是……?”
柳金枝捡起来一看,才发现这就是她花钱出版的诗集。
“二郎怎的有这诗集?”
柳金枝记得自己没给傅霁景送。
傅霁景红着脸,说道:“……偶然在杏安的桌上发现的。”
柳金枝眨眨眼,觉得自己好似明白了什么。
将诗集还给傅霁景之后,柳金枝故作镇定地拉着柳霄坐上了驴车。
柳霄看着自家阿姐的脸,嘶了一声:“阿姐,你憋笑什么?”
“霄哥儿,你说二郎会不会认识孟大人?”
“会。”
柳霄这段时间待在黄师道身边,总是听黄师道提起傅霁景和傅府,对傅府的人脉圈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还以为柳金枝是想通过傅霁景,把孟义再请回饭馆写首诗。
毕竟这些天饭馆的生意有多火爆他是知道的。
岂知柳金枝点点头,往后一躺,笑着说:“我也觉得会。”
柳霄皱了一下眉。
正一门心思想要读书考取功名的他,对男女之间萌生的恋爱还无法理解。
“阿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柳霄拉拉柳金枝的衣袖。
柳金枝摆摆手:“没什么,随便说说。”
柳霄:……
真是难懂的大人。
*
傅霁景与柳金枝似乎彼此有了默契。
彼此双方开始了若有若无的关注和无声交流。
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柳金枝问过傅霁景有关孟义的事情后,没过几日,就有另一位在汴京城中享誉盛名的诗人,光临小饭馆,还在同一面墙,同样挥毫写下一首诗。
这件事情无疑再度引爆了汴京城的文人圈。
柳金枝敏锐地从中嗅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