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70号小说网

170号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 第509章 新土治理之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9章 新土治理之策(1/2)

    官职提升容易,但想再降下来就会得十分的困难,应对不好,甚至会出现兵变。



    朱由校一时没有头绪,便只好朝兵部尚书熊廷弼看去:“熊爱卿可有可行的办法?”



    熊廷弼在脑海中飞速转了几圈后,这才高声回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按照陛下先在几个布政司或行都司试点的思路,等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大明推进!”



    “不知熊爱卿以为从哪些地方开始较为合适?”朱由校略感兴趣地问道。



    熊廷弼脑中简单过了一遍几个边镇后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可从辽东、山东、直隶、大宁、宣大开始,这些地方之前已基本完成卫所与营兵整顿,变革起来较为容易。



    此外,这些地方皆驻扎着朝廷数量最多且战力最强的军队,将这些地方的军队调整完后,其它变革就易如反掌!”



    “若有人不同意变革呢?”朱由校继续问道。



    熊廷弼脱口而出道:“回陛下,现在每个布政司或行都司的军队分成了镇边营与保安营,可在内部先进行将士考核,优秀的进入镇边营,差一些的选入保安营,再差一些的则直接发放土地与安家银变成屯军。



    采取此法,不仅转移了因变革带来的矛盾,还能进一步裁汰军中老弱,不愿意变革的人自然会被随大流裹挟其中而无法再成事!”



    “土地从何而来?这些屯军如何管理?税收如何收取?”朱由校继续追问道。



    熊廷弼想了一会儿后回道:“回陛下,土地可从新打下来的辽东、金山、大宁与归化等处而来,有了朝廷安家银与免费发放土地及免税,会有大量的百姓自愿前往,包括曾经的军户与被淘汰的士兵。



    军屯的管理,臣以为太祖在西南地区少民中间设立卫所进行军屯的政策甚佳,两百多年过去后,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虽然反叛不断,但目前大部分已经被汉化或接受朝廷的管理。



    至于税收,因是处于边疆偏远之地,而且土地贫瘠干旱导致产量远远不如中原地区,可将税赋减半甚至不收,但这些军屯的屯户有闲时接受训练、战时上场作战的义务!”



    “现在大明正在裁撤卫所,为何你这却要重设卫所?”朱由校想继续考教一番熊廷弼。



    现在的三位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中,只有熊廷弼出身最低,方从哲、徐光启与李长庚三人皆出自官宦世家,六部尚书中,王永光、毕自严、顾秉谦、李之藻与汪应蛟五人也同样出自官宦世家,而且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布政司,只有兵部尚书熊廷弼三代务农,族中只有一个族兄兼授业恩师熊廷立中过生员功名。



    江夏出现三年饥荒期间,因家贫却得不到亲友接济,熊廷弼因此尝遍世态炎凉,靠县学考试奖励艰难渡过三年困苦时期,之后因他自己连续两次乡试不中,父亲也郁郁而终。



    至于同样出身不高的孙承宗,情况可比熊廷弼好了不少,靠给大理寺右丞姜壁与兵备道及后来的大同巡抚房守士长期担任家庭教师,生活状况比熊廷弼体面了不少。



    所以,面对这种出身社会底层,感受过人情冷暖,并且文武双全、性格直爽的官员,而且年龄还比徐光启与孙承宗还年轻六七岁, 朱由校自然会将其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熊廷弼的声音将走神的朱由校拉回了会场:“回陛下,大明立国初期,中原及其整个北方已经从汉人手上失去了太长的时间,而且人烟稀少,并随时面临北元余孽南下劫掠之危。



    而且洪武朝刚立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十九世纪伦敦养家日常 摄政王喜提腿部挂件[重生]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西北脊梁 作为路人甲,我抢走攻一啦! 嫁给霸总老攻后爽飞了 让暴君怀崽后死遁了 反射弧长点怎么了 晴空万里,起落平安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