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60(43/60)
*隔日,朝堂上御史们开始弹劾王安石怙恩恃宠,进入宣德门时竟不肯下马。
当初带头上书天子的御史蔡确反而后退了,任由汴京大名鼎鼎的“吵架王”唐坰在崇政殿上口水横飞。
弹劾的内容也早已不再围绕上元夜的事了,而是成了唐坰一个人的表演,漫无边际的“碰瓷”。
唐坰难得能拥有这样的舞台:上头的授意与同僚的谦让。他登时从怀中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弹章,对王安石道:“王安石上前听参!”
这句话出口的时候,朝堂上所有人都是懵的。
还从未有一名御史胆敢如此,当面无礼弹劾而且将吐沫星子喷宰相一脸。
再听下去,众臣们发现,这唐坰弹劾的根本就不是王安石一个人。
在唐坰口中,首恶乃是王安石,作威作福,与吕惠卿、曾孝宽等人表里为奸,令天下只知有王安石,而不知有天子。
其次,文彦博、冯京等两府官员明知王安石可恶,却对此不闻不问,明哲保身,任由其坐大而不自知。
尤其是副相王珪,面对王安石就如奴才侍奉主人。
……
唐坰说得滔滔不绝,朝堂上每一位高官的名字都被他点到了。
而赵顼坐在御座上,颇有如坐针毡之感。
当今天子的确有放缓新法推行,以缓和新旧党争,防止新党一味做大的念头,但是他没想到自己小小的示意却被眼前这个唐坰放大到如此地步。
试问:如果朝堂上每一位高官显宦都是奸臣,那么他这位天子,又会是明君吗?
无奈之下,天子只能目视站在唐坰身后的蔡确。
蔡确连忙咳嗽连连,暗中示意,希望唐坰能够见好就收,及时住口。
这时唐坰也自觉表演得差不多了,有点口干舌燥。
他需要一个有力的攻击作为终结。
唐坰环视朝堂,没有见到那个他想要攻击的对象。
但这对唐坰并没有造成任何阻碍。
“还有一人,无寸功于国家社稷,既无才学也无功名,却照样跻身朝堂之侧……”
在崇政殿上的所有臣子,都知道唐坰说的是明远。
按说今日这是大朝会,明远的官职是足够让他上朝的。谁知明远却根本没来,不知道是身体有恙未至,还是早早听说了今日有御史“表演”,故意没来。
一时间,崇政殿中竟有人对明远的这份“先见之明”生出羡慕之心。
视线纷纷向新任三司使沈括投去。明远如果来,就应该站在沈括身后才对。
沈括感受到了目光,面上流露出几分尴尬。他知道明远这小郎君只是惫懒,习惯性地迟到早退,能够不上朝就一定会请假。
“连上朝都不敢……”
唐坰愤愤地喷出这一句。
“这样的人,如何能与群臣为伍?”
“陛下,臣请即刻革除此人的官身,交有司好好审问。此人得官不正,必须追查到底。”
坐在天子椅上的赵顼脸色都变了。
明远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初两府与吏部,都是看在他天子亲自拔擢的面子上,才没有多说什么。而御史台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轻放过了。
谁知今日这个御史台放出的疯狗,见人就咬,将明远的事也顺带咬了出来。
赵顼能够驳王安石的面子,却不想动明远。
为什么?——1000万贯!
1000万贯的诱惑放在他赵顼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