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60(42/60)
上来了一鞭。按照王安石的脾气,自然是大怒上表,请官家彻查此事。
按照赵顼对王安石的感情,自然也应是大怒下令彻查,至少要杖责那闹出乱子的卫士,斥责不曾将利益说清楚的内侍。
然而事情却似乎向谁都没能想到的走向转去。
正月十八各衙署重开之后,明远在他的金融司里听到八卦:有一名御史上书天子,宣德门处宿卫皇城的卫士,乃是拱扈至尊之人。宰相不在应该下马的地方下马,理应被卫士呵斥。
此言一出,满朝大哗。
须知这种事,在熙宁元年和熙宁二年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那时官家赵顼与王安石君臣相得,情若师生。
而明远此刻正在他的金融司衙署里,与溜号跑出来听讲八卦的沈括面面相觑。
跳出来指摘王安石的这名御史是谁?
此人名叫蔡确,一度也曾是王安石麾下的得力干将,是为新法摇旗呐喊的急先锋。
但如今王安石被昔日支持者背刺一刀,顿时刺破了整个朝局的宁静。
沈括拈着胡子,喃喃地道:“风向变了,风向变了啊……”
明远却没有沈括那么悲观,认为官家赵顼开始厌弃王安石,不再支持新法。
他认为赵顼在这些年的激进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想要短暂地转向保守,以平息朝堂上的争斗攻讦,制衡各方势力。
至于蔡确,应当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聪明人,依稀把握到了赵顼的心思,踩王安石一脚,以此博取天子的青眼。
明远叹了一口气,心想:话虽如此,但王相公这看人的眼光,确实有点问题啊!
第255章 亿万贯
对上元节晚上发生的事, 王雱远比明远想象的要来得平静。
“大人对此早有预料,任何结果都能接受。”
但对面对明远,王雱看似云淡风轻地笑着。
他们父子, 应当是对此早有觉悟——毕竟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得罪了太多的人,触动了太多利益。
只是在明远这里,王雱坐的时间久了,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落寞, 些许悲凉。
“远之, 你当初有一句话说得对,一切都在于天子……”
早年间明远就提醒过王雱:新法的成败,不在于王安石父子有多大的决心, 肯付出多大的牺牲——它只在于天子的支持。
此时此刻,王雱旧话重提, 神色间终于流露出一点点,被背刺了的感觉。
这次辜负了王安石一腔孤勇的,不是谏臣, 而是天子。
没有天子授意,此事万万不可能走到今天这地步。
明远却笑着安慰:“想想你是为谁去做这些事的吧!”
听到这句话,王雱终于恢复了一点点血色,精神一振。
这次变法, 说到底, 都是为了天下,为了苍生, 而非为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远之, ”王雱苦笑, “你是真的看得比我通透!”
明远则很坦然:当初将他打动的,是几年前那个无比光辉灿烂的上元夜,与在此间大放异彩的华夏文明,不是什么高官显爵,功名利禄,更不是坐在龙椅上某人的好恶。
天子的态度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因此明远安慰王雱:“放心,一定会有转机的。”
王雱听得心里好生舒服,连忙点了点头:“愚兄就这样等着转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