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37/42)
奈一笑:“没有。”“我看你在此黯然神伤,还以为你像我们一样,是触景生情了呢。”林勤探出脑袋道。
阿芹更是笑的无奈:“别拿我打趣了,我确实没有心上人,只不过看到这幅景象,倒是想起幼时在家时,我最期盼的就是年关,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焰火。”
二人闻言,都想起来阿芹好像是在逃荒的时候和她家人分散的。
辗转多年,阿芹一个人流落在汴京城,而她的家人大概率还在老家。
天涯咫尺,怀念却不得相见。
真是绞痛游子心肠。
李二田道:“为何不回去看看呢?”
阿芹犹豫:“时隔多年,我也不确定我的家人们是否还在老地方。”
“要是实在想念,不如就去老地方看一眼。”李二田用右手撑着下巴,“若是不在,那就回来,从此把汴京城当家。若实在,便是一家人团聚。怎么都很好。”
阿芹眨眨眼,陷入了沉思。
*
王忠勇和花吉团成亲了,柳金枝大手一挥,放了他们七天假,带薪去度蜜月。
这七天他们向其他酒楼租借了些人手暂时顶上,但由于磨合问题,小饭馆的伙计们还是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
于是“回老家探亲”这个念头一直在阿芹脑海中盘旋,却一直没有说出来的机会。
好在也是这段时间给了她再三思虑的机会。
直到七天后,王忠勇和花吉团回来,阿芹将找上柳金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彼时柳金枝正在研究食谱,闻言,她翻书的时候忽然顿了一下,抬起头来看向面前的阿芹。
她意识到,阿芹不像王忠勇和花吉团,孑然一身,只有彼此,所以可以利落在汴京城安家。
阿芹是有自己的老家的。
柳金枝按住书页的手摩挲了两下,道:“什么时候启程?”
阿芹微微一笑,道:“早一点吧,兴许刚过年关我就能看见家人们了。”
说着,她从自己的袖子里面取出一本书,恭恭敬敬的递给柳金枝。
“东家,当初我说过不会学成了就走,我这两天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报答你对我的栽培。”
“这本书里面是我所知道的,有关山西菜的全部配方,我写下来,交给你,你可以在那些小学徒里面选一个人学会它。这样就是我走了,小饭馆的生意也不会受影响。”
一个膳工的食
谱是不会轻易交给其他人的。
柳金枝捏着这本厚厚的书,就仿佛捏到了阿芹深厚的情谊。
她知道阿芹是舍不下他们的,同时饭馆里的每个伙计也都舍不下阿芹。
比如现在,阿芹在和她商量离开的事。周围的伙计看似各忙各的,可眼神都在往这边瞟,眼底都有些舍不得和哀伤。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柳金枝拍了拍阿芹的肩,“我知道你想家了,所以我不留你。但如果你想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我欢迎你。”
阿芹含着泪一笑:“嗯,谢谢东家。”
*
离别并没有像画本子里渲染的那么哀伤和郑重。
大家只是每个人做了一道拿手菜,感到汴京城外五里的凉亭送阿芹离开。
林勤、李二田、王忠勇、花吉团、杜卫、刘彦、郑鑫……
每个人都给阿芹准备了一份礼物,都装在一口小箱子里。
甚至是向来吝啬的吴兴镛,也往小箱子里面塞了点东西。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