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0/28)
要是谢家和谢九九不愿意那就和离,反正以裴元现在的名声和地位不怕娶不到更好的妻子。好些人都听说了,说是县城的大老爷私底下跟人喝酒的时候,还感慨过裴元处处都好就是这婚事不美。要是他没成亲,他都恨不得把自家的女儿许配给他。
话是醉话,但传出来就成了半真不假。黄海知道以后好几天在衙门里进进出出都黑着脸,大老爷是老爷,可再是老爷也没有这般抢别人家女婿的道理。
这种话落在有心人耳朵里谁不当真?!娶县太爷家的小姐,多少人想都不敢想,要是裴元那小子真因为这个三心二意非要跟九九和离,谢家又能怎么办。
不过好在不管外人怎么说,裴元都是谢九九的了。
三月初大夫诊脉诊出喜脉,九月初一谢九九在家里生下一个六斤六两,大名裴元还在挑选死活选不出来,小名阿满,家里上下都唤做谢阿满的大胖丫头。
第58章 第58章停一停
都说科举难,落榜的童生艳羡考上的生员,人人心里都想着要是是自己考上的就好了,头戴银花拜谒学官,从此以后就能免徭役、见官不拜。
这不仅仅是权力,还是读了这么多年书得到的回报和象征。即便还没有中举离当官也还早得很,可那也标志着他们跟衙门里的老爷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了。
真正考上了秀才的人,才能明白这才哪到哪儿?想跟老爷们当一样的人,还早着呢。
生员按照院试成绩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必须入官学读书,或是府学或是县学,入学之后每年参加岁考,考过了继续保留廪生的待遇,连续三次缺考或是不合格,则会被革除廪生资格。
廪生入官学读书有补贴,除了每月的廪米还有官学发的膏火银,补贴学生读书所需的灯油纸笔钱。增生能入官学但没有补贴,附生想入官学还要考试。
这便是成为秀才公之后面对的最直接的区别,官学比大多数的私塾要好,官学里的教授为从九品,大多由举人或是贡生担任。县学里的教谕不算官,大多数时候都由贡生担任。
贡生,听名字也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岁贡和选贡都是每年从府、州、县以不同的形式,或考试或选拔挑选优秀的生员成为贡生入国子监读书。
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有真材实料,即便差点儿也差得有限。
还有一部分被称为贡监,这一批人则是通过缴纳一定银钱进入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在国子监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通过考试以后,再分配到县学和府学担任教谕。
如此一来,贡生的水平就注定参差不齐,尤其是县学的教谕和训导,碰上有真学识的那是运道,碰上糊弄事的便是有苦没地儿说去。
家里条件好出得起银子的秀才,大多数去不了府学也不会去县学。
而是会找当地有名的书院读书,就好比青松书院,书院里的生员班分成了天地玄黄,听说今年还要再加一个黄三班。
家里条件不好囊中羞涩的,要么去县学里先待着,等凑够了银子再去大书院求学,要么直接去小私塾里读书。
那些学子们也有自己的说辞,读书靠自己苦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能一心一致,花上十年二十年,就不信考不出个功名来。
所以当裴元决定暂且不去府学,只入县学读书时,且不说外人就是谢九九都是不同意的。
“那怎么行,我听云客来的几个老客人说过了,说咱们岳州府府学的教授是个有真本事的举人老爷。他不是学识不够考不上秀才,而是志不在此才没有继续往上考。”
“章先生生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