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19/28)
己回去了,有没有新东家去请。要是实在没有,在家替儿子媳妇带孩子,这日子也能过。老韩当了这么多年的厨子,在乡下买了不少田。
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跟老韩学了手艺,现在在隔壁县的饭庄上当厨子。大女儿嫁了,夫家是个漆匠,也是个吃手艺饭的。
只有小儿子从小被他奶和娘惯坏了,学厨子不是个轻省的活儿。刚开始的时候光是刀工就苦,切到手是家常便饭的事,没切着那就是没用功。
掌勺了,一年四季天天站在火灶旁,也就冬天能舒服一点儿,但也是烟熏火燎的,人都要熏入味儿了。
一口大铁锅要颠腾起来需要多少力气,当厨子的时间长了谁肩膀手臂上没老伤。
这个苦头老幺吃不下来,到了该说亲的年纪留在县城说不上好亲事,就哼哧哼哧的跟老韩说他愿意回老家,帮他哥看着家里的田。
早在家里老大成亲的时候,老韩就做主给两个儿子分了家。乡下的田是早就分好了的,现在老幺说要回去给他哥看着田,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一家子哪能不知道。
毕竟是亲生的兄弟,这几年只要老幺给老大的稻谷够数,其余田里的产出老大是不过问的。再加上他自己家里的田,在乡下的日子不可能不好过。
老韩摇了摇头,一口气叹得老长,“不是我们当老的嫌儿子没出息,没出息就不能给他在乡下买那么些田。
可人家成了家有了媳妇孩子,他们就成一家人了。一年那么些进项,不是说你要怎么供着我跟他娘,三天五天的吃个肉不为难他吧。”
“要说乡下不是天天杀猪没那么多肉,我那老婆子馋了想吃个鸡蛋,都要被媳妇子当着面摔筷子。
说什么家里的活都是她男人在干,我和他娘都是在家吃干饭的。又说什么家里偏心了老大,把好田都给了老大。偏疼大闺女,不知道背地里给了多少陪嫁。”
只有什么都没学成只能在家务农的老幺,吃了插秧种田的苦了,才后悔当初没把手艺学出来了。
可知道了也晚了啊,小儿媳妇过门之后肚子就没停过,一口气生了两个孩子,还不是要家里老婆子帮忙回去带孩子。
自己这回先上来踏踏实实回了云客来,就是看准了这个小儿子靠不住,要是真的回去养老日子肯定过不下去。做生又不如做熟,还是回来强些。
“既这样,那婶子就别待在家里了。乡下一个村的,给几个钱就有人肯帮着带孩子。韩叔你把婶子叫回来,等咱们那个档口改好了,让婶子帮我管着那边呗。”
早上出门,谢九九直接去了秦娘子家里。跟她和何奎说了想要秦娘子管炸货档口的事,她却一口回绝了。
还顺势说了韩叔跟她说的话,意思是这个档口要么让韩叔的徒弟来,要么让韩叔自己家里人来,她不好插手。
饭庄的前头和后厨说是一体的,只有干活的才知道这里面多多少少有暗流涌动。这个档口归老韩做主,每天的鲜货和送货跑腿归何奎,这样才平衡。
谢九九喜欢用秦娘子和何奎,老韩是看在眼里的。
他本以为这个档口弄起来也是秦娘子负责,现在一下子让自己来管,老韩整个身子都震了一震,也不管谢九九说什么黄金珠口刁的话,立马就把锅铲给要了过去。
“东家您就放心吧,我这手艺虽说上不了大台面,一个炸货的档口还是绰绰有余,要是干得不好,您拿我的不是,我肯定不打半句反口。”
谢九九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把事情说了得了他的保证就行。也不跟他抢掌勺的权,转身出了厨房就往前面忙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