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0/43)
好是用白瓷,釉质莹润光洁,通体细腻如白玉,有些白中还会微微泛些青色,这却就已经十分难得了。而像这样精致的琉璃灯台,恐怕那些大铺子里也只得一两件。
姜如意又朝那桌上看看,见这琉璃灯燃于花蕊中间,玲玲珑珑的,当真越看越喜欢。
她和阿芍又盯着那灯看了一会儿,然后才将视线移开,姜如意重新拿起搁在一旁的话本,低头继续看。
阿芍凑过来,好奇的指了指上面问道:“小娘子,这上面讲的是什么故事?”
姜如意给她说道:“是关于白蛇的故事,这段讲的是许仙和白蛇离别后又相逢的情景,里面正借了诗人杜甫的诗,诉二人衷肠。”
本朝已经形成了后世白蛇传的故事雏形,关于白蛇传的起源,有说源自唐传奇的,也有说源自本朝话本的。
如今街头巷尾,又有各种编撰的故事版本流传,但大体上都是个爱情故事。
姜如意又将那诗念给阿芍听:“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阿芍好奇的抬起头来,朝面前那盏琉璃灯台看看:“共此灯烛光?小娘子,诗里说的灯烛,是像这琉璃灯一样的吗?”
姜如意抬头看一眼阿芍,连忙朝她摇摇头。
“这些诗都是时人乱添的,何况,诗的原意也对不上。”
姜如意突然间觉得,自己从东街行市买回来的这话本子,实在不怎么正宗,好端端的,加什么带灯烛的诗?
虽然这诗加的不应景,但是送这灯台……
姜如意摇摇头,觉得自己实属想多了。
她将那话本子丢开:“算了,不看了,吃东西吧。”
阿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哦。”
……
接下来几日,食店里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因着食店里宽敞了许多,排队的客人们就少了一大半,每每看见姜如意,便要感叹上两句。
“自从姜小娘子开了这食店之后,某终于不用提前半个时辰来排队了。而且店里坐着也宽敞,小娘子实在是明智。”
“姜小娘子,那冰镇的黄桃罐头可否再多卖一些时日,某怕日后天凉吃不到了,实在是一大憾事。”
姜如意听着这位熟客的叹气声,连忙笑笑安慰道:“客
人放心,这黄桃罐头不会下架,要一直卖到冬天呢。”
等到冬天天冷的时候,外面北风刮的呼呼的,屋子里烧起地龙来,人坐在屋子里,穿着厚皮袄吃上一口冰凉解渴的黄桃罐头,那滋味别提多爽快了。
另着,因为清月楼也卖黄桃罐头,如今黄桃罐头在汴京城中掀起一波流行风尚。
什么?走亲访友不知道送什么?
当然是冰镇可口的黄桃罐头啊。
待从清月楼听说,这黄桃罐头的方子,是从隔壁一间叫姜记的食店里得来的,客人们皆好奇来姜记买上一份。
等尝过之后,就纷纷喜欢上了姜记的吃食。
周围客人听见姜如意的形容,忍不住嘴馋的咽一下口水,纷纷点头,说到时候一定要来吃。
姜如意笑笑,给这几桌客人端上一杯冰饮,又给另几桌端上冰镇的黄桃和双拼小圆子,然后脚步轻快的离开。
等到了立秋之后,秋老虎的开始发威。白日里炎炎烈日仍然灼烤着大地,进食店吃饭的食客们,都赶紧点上一杯冰饮,待喝了一口之后,舒坦的呼出口凉气。
因着这个,姜记的各种冰饮和冰镇甜品,又热卖了一波。
等再过两日彻底出了伏,姜如意便把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