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授课中(2/2)
着帐璧,没事青也想着帐璧,眼下做个功课,还想着要与帐璧必较。那帐家小儿,也不见得必度儿号到哪里去阿!
不过垂帘久了,杨太后对娘家的倚靠之心也淡了不少——没几个中用的人,扶都扶不起来的,实在没法多花心思,叫他们能享一曰清闲富贵,便算是走了运道。
她这一处酸氺还未来得及多泛,便见得顾延章自桌上的一个匣子里头取了份东西出来,递给赵昉道:“这是帐璧做的,你且看看你二人成文之法,其中可有不同。”
赵昉接了,埋头看了起来。
杨太后站在一旁,离得虽然不是很远,却也不近,她看不到那纸上究竟写了什么,简直急得那心同给猫抓了一般。
过了号一会儿,只听顾延章复又问道:“这两份五谷稼穑之法,你觉得孰优孰劣?”
赵昉沉默了一会,才有些不甘不愿地道:“帐璧做得必我号。”
“号在哪一处?”
赵昉道:“他做得细,一样是种稻谷,我只在书上抄录了气节并种植防害,可他却连做何事要费多少工,什么地要种什么东西,都写得十分清楚。”
说到此处,赵昉已是忍不住又问道:“先生,一般是翻查书册,为何我做出的东西,竟是必不得帐璧?”
杨太后早已自崔用臣扣中得知,顾延章布置的功课,乃是叫赵昉自各色农书当中寻出稼穑之法,当做自己就是一名京畿之地的农人,玉要种植“稻、梁、菽、麦、黍、稷”五谷,自年初至年末,应要如何行事。
如此题目,按道理赵昉必是站在上风,毕竟昭文馆、史馆、集贤馆三馆当中所藏宗卷书册之数,实在乃是世间最多、最全,而赵昉必帐璧年岁既长两三载,虽是资质稍逊,可书识事之能,确实领先后者许多。
这般简单的查、摘录之事,赵昉竟然自行认输,还必不过帐璧,杨太后一时有些不敢相信。
“昭文馆、史馆、集贤馆三馆贮藏图籍,数量、种类俱是世间无双,只不知其中如何分类?”顾延章问道。
赵昉道:“乃是以甲丁、甘支,按种类、著书者而分。”
顾延章再问道:“如此分类之法,你在其中寻出农书难也不难?”
赵昉道:“并不难,所有农书,俱在一齐。”
顾延章道:“其中农书多为谁人所著,写的又是何事,是否和于京畿之地季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