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70号小说网

170号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51章 政体之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1章 政体之论(1/2)

    徐元梦率领七百名贡士依次游历北京大学、政法大学与医科大学。

    沿途所见,不仅有琳琅满目的西洋器物,更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新式授课场景。

    其中,北京政法大学内的辩论会场,尤为震撼人心。

    踏入辩论会场,环形阶梯上坐满专注聆听的学子。

    戴震头戴瓜皮帽,右手紧握乌木教鞭,作为首批公派留洋英吉利研习政治学的佼佼者,翻开那本边角卷起、布满批注的《泰西政要辑览》,书页间还夹着威斯敏斯特宫微微泛黄的入场券。

    "诸位!英吉利《权利法案》的革新意义,恰在于突破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政体优劣的传统认知框架。

    柏拉图曾断言,若统治者为充满智慧的'哲人王',君主政体将以最高效率实现社会稳定。

    可一旦沦为昏庸无道的'僭主政体',便成万恶之源。

    《权利法案》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法律条文将王权关进制度牢笼,将理想化的'哲人王统治',转化为可操作的法治体系——当征税、军事等核心权力收归议会,当君主的每一项决策都需符合律法框架,即便统治者并非圣贤,国家机器仍能稳健运转。"

    戴震的指尖划过黑板上的法案条文,声音愈发激昂:"后续的《王位继承法》以血统与法律双重约束,避免宗教势力干涉国政,从根源上杜绝僭主产生的土壤。

    《七年一届法案》则通过定期换届,为议会注入新鲜血液,防止贵族政体陷入精英垄断的僵化困境。

    这种将君主制、贵族制与法治精神熔铸一体的制度创新,既保留了一人统治的决策效率,又规避了权力失控的风险,堪称东西方政治智慧的完美碰撞。"

    话音刚落,刘墉,朝廷重臣刘统勋之子,左手接过戴震递来的教鞭,曾远渡法兰西钻研政治哲学的他,握着教鞭轻轻点向讲台。

    "戴兄所言极是,但瑞典王国《政府组织法》的三权分立体系,更是对柏拉图政体理论的革命性超越。

    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因民众易被煽动导致'暴民政治',诟病贵族政体难以避免精英腐败,却始终未能找到破局之道。

    而三权分立制度,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的相互制衡,构建起前所未有的权力监督网络——议会掌控财政,让经济决策贴合民生需求。

    政务院统领军务,实现国防管理的专业化,独立的司法系统则确保律法的绝对公正。"

    刘墉举起书本,目光扫过全场:"这种制度设计,本质上是将'哲人王'的智慧具象为精密的制度齿轮。

    即便统治者资质平庸,在权力制衡的约束下,也难以肆意妄为。

    即便民众情绪被煽动,立法程序的严谨性也能过滤非理性决策。

    当然,权力分散确实可能导致决策效率降低,但相较于王朝因集权腐败而崩塌的历史周期律,这短暂的效率损耗,恰恰是换取长治久安的必要代价。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权分立不仅是政体形式的创新,更是人类对'理想政治'的一次伟大实践。

    ……"

    教室外,七百名贡士挤在雕花廊下,鸦雀无声的氛围里只听得见粗重的呼吸。

    多数人攥着汗湿的经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些饱读四书五经的才子,何曾听过如此“离经叛道”的言论?

    有人盯着屋内手舞足蹈的学子,喉结上下滚动,半晌憋出一句:“成何体统!竟鼓吹臣子束君权,这与乱臣贼子何异?”

    “这些留洋学子,当真是见多识广!”角落里传来压抑的赞叹,却立刻被嗤笑淹没:“不过是学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红楼] 我成了宝玉的哥哥 [综武侠] 色是刮骨刀 [神话同人] 在异世大陆讲华夏神话 [综原神] 有没有可能我只是个写小说的 极品废材:腹黑狂妃太凶猛 [原神] 论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老婆 当反派是会上瘾的[无限] 好莱坞:导演旋风 套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