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3/34)
顿顿都跟白菜相关。刚冯燕文还在跟黄晓莹讲,要不然整点新鲜菜吃,比如说豆腐。
去年冬天蔬菜涨价,因为豆类没涨,于是豆腐和豆芽菜这种热销起来,家里两天至少有一顿是豆制品。
这就是住在城里的好处了,就连豆制品都是多种多样,今天黄晓莹还在跟冯燕文商量,明儿一大早就去买菜,买点嫩豆腐做麻婆豆腐,还是买点老豆腐直接炖豆腐吃,就看见了一麻袋的藕。
藕可是这个季节的贵菜。
不要说今年蔬菜稀缺,藕的价格卖的比猪肉还贵。
就是往年,藕的价格也是蔬菜里面最贵的。
冯燕文的第一反应:“藕降价了?”
咱北方人,买藕也不可能只买一段。
但像徐梦这样一拖就是几十斤的,就有些太豪横了。
刚才这一袋子藕从上车到下车都是韩季明弄上弄下,徐梦还不清楚份量,等他人一走,她自己去拖的时候就瞬间傻眼,这一麻袋的藕起码有五十斤。
徐梦在门口没搬动,这才出声求援。
冯燕文赶紧换了一身衣服过来帮忙,一麻袋她也拖不动,跟徐梦一起都抬不动。
于是一节一节往里头搬,先把最大的那几节拿进去了,剩下的半袋子,黄晓莹跟徐梦一起,也就能拖回去了。
冯燕文估算了一下:“起码有五十斤,待会儿给常喜家拿点儿,给隔壁三淑拿点,再给刘大姐拿点,这段时间多亏她们照顾晓莹了。”
这几家人也经常照顾她们家。
徐梦一一应下。
冯燕文就问藕的价格。
“没花钱,一朋友家有荷塘,送我的。”
“是你那个大兴的朋友?”
大兴的朋友说的是魏香,冯燕文想来想去,徐梦也就只有这一个朋友家里住在农村,她老家倒是也有荷塘,但藕去年冬天就挖完了,过年时候买藕也很贵:“开学的时候多照顾照顾人家。”
徐梦总不能跟她妈妈说,这藕是从韩季明的房子里挖出来的吧:“嗯。”
“你那个同学也不容易,人家家离的远,带菜带东西什么的都不方便,估计是想给你送点藕,让你照顾照顾自家姑娘,开学以后你带菜去学校记得分人家,可千万别稀东西。”
徐梦很认真的跟妈妈胡扯:“我知道的啦,一定会对人家很好的。”
黄晓莹看了看二姨,又看了看表姐,觉得她讲话有些奇怪。
冯燕文又注意到她的腕表:“你手表修好了?”
这表带放的比上次还好,上次的表带取少了几根,带在手腕上晃悠悠的,当时还想让师傅再取掉两根,带着会比较合适,但师傅几个不耐烦的眼神递给她们自己体会。
这次表带的长短就很合适,冯燕文点评道:“这个师傅细心。”
徐梦不知道想到了修表的师傅,脸又红了红。
黄晓莹盯着她的脸,好奇的看了一会儿,跟冯燕文讲:“家里的煤最近是不是烧的有点大。”
吃完晚饭去给各家送藕,住在隔壁的杨三淑自不必说,直接拿过去就是了,常家和刘大姐家却是有一段距离的,走过去的时候常喜正在跟黄奶奶一起吃饭,常喜爸妈都不在家。
“我爸妈出差去了,这段时间我都去食堂吃饭,这藕我家也吃不上我。”常喜一边说着话,一边指着碗里的饭菜说:“这段时间我都去我爸妈单位打的饭菜回来吃的。”
长春街离火车站最近,她去打饭倒是很方便,一来一回也才十几分钟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