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3/38)
的要翻新,结果这几天忙着教案的事,丢到一边就不管了。“有什么好羞耻的,大学不是你自己考进去的吗,学校的资历也没有骗人啊,这些都是最亮眼的东西,为什么不写上去。”
冯燕文咬了咬牙:“行,我加上去。”
第二天刚好是周日,徐梦他们学校一周放半天假的日子。
下午张明卿带着团团过来补习,又带来了一大堆东西,她在冯燕文这里住过几天,知道这对母女过的清苦,后来她回去了,但一直记挂着冯燕文,两人有共同的小秘密,也算是莫逆之交。
冯燕文带着团团去上课,只有徐梦在。
张明卿挺喜欢这个姑娘的,听说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下牛棚的时候不敢带上她,所以丢在了亲戚那里,听说那一家人对她又不好,这么多年也没长歪,也怪难得的,听说还是个很有主意的女孩儿。
“梦梦,你妈妈现在带的学生多吗,她自己是怎么规划的?”
徐梦想了想:“还在接家教,周末的时间还空了不少,阿姨怎么了?”
“我们单位有些人知道团团补习有进步,还找我打听她来着,但我见她一天下来也挺忙的,怕她安排不上,你大概知道她什么时候有空吗?”
铁路局可是个大单位,几千号的员工恐怕有,福利跟待遇都很好,员工普遍富裕。
徐梦刚想把冯燕文空出来的时间整理出来,话到了嘴边又止住了,她想了想继续说:“阿姨,你们单位有没有人想提前学英语啊,就这样说吧,英语跟别的科目不一样,提前学了有个积累,孩子读初一的时候接触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难了,其实我们初一的进度还是有些快的,有的学生跟不上进度。”
加上有些老师本来就是半桶水的因素,有的人一入门就是hard模式。
“还真是!”想想团团初一的时候就抱怨老师讲的快,张明卿就有些后悔,没早点找个老师带她入门:“那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个差别?”
“就这样说吧,咱们七岁读一年级,到初一的时候都十二三岁了,这么大年纪才开始接触到新的语言,是很难学的,最开始尤其是要学透了,不然后面整个都是懵的,您也知道语言是越早学越好,有利于培养语感,您知道为什么我英语成绩好吗,我可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英语了,不然以初一那进度,一上来就学对话,说实话我觉得太快了。”
这是她站在学生角度的吐槽。
刚好这也是困扰团团的地方,初一的时候她没少哭,哪里用单数哪里用复数,老师怎么就没讲清楚,一笔带过了呢,有的单词又没有复数形式,什么鬼!
这一点刚好戳中了张明卿的痛点,冯燕文就是从最开始梳理,一点一点的教团团。
刚开始她还觉得冯燕文讲的太慢,但后来才发现,这种方法才是最适合团团,虽然短期内成绩没什么进步,但团团没有以前那么厌学了,就冲着这一点,这课她还继续给团团上着。
从第二个月开始,团团的英语成绩一点点的进步,嘴上挂着的动不动就是冯老师,她经常跟同事的孩子们一起玩,冯燕文的名声也是那个时候传出去的。
“那麻烦阿姨在单位里面问一问,要是有人想入门学的,就推荐到我妈妈这里来,也不用那么刻意,随口提一句就行,免得影响您在单位的形象。”
这叫软广告!
张明卿也被这个小姑娘给逗乐了:“我有什么形象啊。”
但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格外的留心了起来。
自从上次回去,张明卿就没跟婆家闹了,简单来说闹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