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2/28)
但凡这个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发表的,她估计得被骂死。现在情况不是不一样了,她成了百家共同的代表人物,所以大家都在猜她的深意。
魏相这么写,肯定不仅仅想这么写,其中定有深意。
然后正逢刘邦想废太子,他们就把目光集中在最后一句。
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裂帛千匹。又废申后,黜太子,最后竟在骊山点燃烽火——
朝堂也看到了,但朝堂六天才上朝一次,魏相又闭门不见客,于是也纷纷猜测,魏相这是以古论今,不同意废嫡长而立幼。
魏倩只是想写点野史故事,转移一下大伙的注意力,一直这么压抑着,人会抑郁的,此时摆脱了温饱,就需要娱乐。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人在挨饿受冻的时候,脑子里除了温饱没有其他东西。一旦吃饱了,那么烦恼也就来了。
这些烦恼,绘成一个一个的娱乐,绘成三千世界,有需求就有供应,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解决了生理需求,那么人就会追求精神需求,所以看那么多感情,基本上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
因为当一个人还在为生存挣扎的时候,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感情的,他需要的是求生欲,而不是精神需求。
而这些人摆脱了生存挣扎,他们又会疯狂的需要感情,精神世界需要依托。
女性就是这样被男权社会驯化,女性一无所有,没有家族财产,只能自己挣扎生存,此时旁边递来一根婚姻的救命稻草,让她没有了生存挑战,但需要极度依附于人,就会自我洗脑,这是爱情。
但其实并不是,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
现代的小说,读者喜欢看霸总,倒也不是崇拜强权,而是觉得,这样不需要为现实生存考虑的感情比较纯粹。
就好像,古代女子也喜欢痴情帝王,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这是相通的,只有不需要柴米油盐的风花雪月,才是纯粹的风花雪月。
所以烽火台的故事一经上报,作者又是魏倩,那么火得非常快。
文学就是这样,也许她写的根本不如很多文人才子,但只要她当政,她受百姓爱戴,那么至少在这一时间点,她的作品就会被捧到天上。
文学作品,从古至今,一直与政治挂钩。
果不其然,这野史小说,轰轰烈烈的掩过了原本的故事。
还衍生了其他的玩法,说书人,很多百姓是不识字的,他们对魏相的一切都很好奇,但从来没有人会说。
而这一次,魏相亲自写了小说,说书人便用幽幽暗暗的语调,讲述了这个诡异故事的第一章。
于是许多人都问,“褒姒是人是鬼?”
“我觉得是鬼,那人会是那种模样?”
“对啊,人怎么能逃出来,都被勒了,那男的真是胆大,什么都敢捡回家。”
而百家与朝臣们却不像看热闹一样的,看这个故事,他们觉得魏相必有深意,只是不能明说,所以写故事以明志。
魏倩却并没有管他们,她并不想站队,不付出行动,但让新老板知道心意就好了。官场事多,朝臣都在揣摩她的想法,她能有啥想法?
苟过这段时间,吕后不会将战线拖太久了,她现在就是示弱罢了。
魏倩已经在窗边看着外面院子的花草,写其他视角的烽火故事后续了。
——
我是阿萝,镐京王宫里一个不起眼的洒扫宫女。那年初春,我被调去伺候新入宫的美人,那是第一次,第一次见到世间还有这样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