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疑兵(1/5)
当夜,司马南光领五千骑兵秘密离开大营。同时,韩信详细嘱咐过后,校尉赵拓领兵人左右留下,自己则带领两万军队趁夜绕过卢县,顺河直下。
这种行为其实很危险,但如果能盖住信息差的话也就还好。
第二天,赵拓照常攻城,还是济北军打头阵,昨天他们才阵亡了几百人,伤亡还能承受,还能压榨。
樊哙登城远望,发现秦军依然是昨天的模样,顿感压力的同时也松了口气。
他之所以会有这个感觉,是因为赵拓在各营都布置了少数兵力,他们负责来回走动、装作哨探,以及布置各类军旗和升起炊烟。
这批大营都靠外,就算有什么事儿,一时之间也冲击不到。
他则指挥着剩下的人,依旧进行攻城,给城内的敌军施加压力。
第五日,他降低了进攻压力,派出一支军队沿河布防,并组织船队开始向北运兵,似乎就像樊哙他们所说的一样,秦军受限于存粮,在意识到打不下这里之后,便打算撤退了。
渔船搭载草人来往渡河,以迷惑樊哙的判断,在数量计算上制造误差,借此彻底完成金蝉脱壳,瞒天过海。
……
韩信当夜离开后,便立刻急行军南下,一日后就抵达了谷城山,这里距离须昌只有二十里。
他感觉那里可能会有敌军戍守,正好也得收拢一下部队,便停在了这里,向前派出斥候探查,扎营等待后续兵马。
第二日,汇聚够足够兵马的韩信也得到了须昌的消息,那里确实有人驻守,但兵马似乎并没有北边那么多。
韩信笑了笑,对面的牌就那么少,又能打出什么花样呢?
随后领兵以正常速度南下,广派斥候马队布在军队四周,绞杀一切胆敢靠近的人。
紧接着便包围了须昌城,扎好营寨,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可在韩信部队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里面就发生了火并,县城开门投降。
进去后才知道,负责驻守这里的敌军将领叫曹参,曹参领着主力部队2000多人离城而去,并不在须昌县。
他们本地士兵看到外面数万秦军,索性就放弃抵抗了,他们也受够压榨了。
这倒是让韩信哭笑不得,他并没有预料到这件事。
须昌县南部四十里处,刚出巨野泽的附近,有一处群山连绵的地方,孟凡派出的一万秦军从城阳出发,被堵在了这里。
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自己遇到了敌军主力。
曹参在山林之中点燃300处烽火,四处张旗挥舞,还在夜晚领了数千兵马突袭秦军大营,威卫校尉从那晚开始就严阵以待,不敢有一丝松懈。
他以为那天晚上来的是敌军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就是全部了。
第三天,会玩儿的曹参还在一座山头的顶上架设了牛皮大鼓,在夜晚派出军队突袭的同时亲自将大鼓擂响,一时之间百山震鸣,群山响起的呼势吓得秦军校尉头皮发麻。
虽然当夜因为有了准备,伤亡反而比第一天少,但那天晚上所感受到的恐惧感却更加深重。
他的思维一直没转过来,也不敢走,怕被人家咬上,只是一边向后发出求援信,一边固守,抵御不存在的敌人。
曹参在这群山之间,演绎了一出由草木皆兵构造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