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朕有一个小目标,茶税抵辽饷(2/2)
。 “不用,不用站着,坐下听朕说就是。 这个王守履重点查一下,这家伙肯定不干净。 嗯,职位不高,也不是朕心中的有才之人。 正好可以杀鸡儆猴,立个典型出来,让外面的人,也知道朕的意思。” “老奴遵命。”魏忠贤忙点头答应,顺便把那个倒霉官员的名字,用笔记下来。 “王守履。” 魏忠贤端详着,笔记本上自己刚刚写出来的名字。 总感觉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接着说 ,假如如某些人所愿,朝廷不收商税了。 那就只剩田税和盐引。 到时候,士绅阶层和皇室宗亲勋贵都不用缴纳田税。 举人以上的读书人,也不用交田税。 大明一年几百万两的正税,就整个压在人数越来越少的自耕农和雇农身上。 他们都是好算计,国家没事那都没事。 国家一旦有事,他们一毛不拔,全靠朕和朝廷想办法。 朝廷那些衮衮诸公,能有什么好办法? 空谈引经据典都是一把好手,落到实处上就不行了。 无非就是各种巧立名目,弄个新饷均输,接着征收赋税。 征收对象还是那些穷老百姓,最后就是官逼民反。 那个张斗耀的今天,就是不好的预兆,有可能就是咱们的明天。 你们在座的各位,其实说白了,也是士绅阶层。 可你们跟着朕是一条线上的蚂蚱。 外面的清流们对你们是不屑一顾的。” 崇祯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左手边的李邦华。 李邦华没什么表示,面色平常。 他家虽薄有田产,然他并不放在心上。 他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高于个人的私利。 些许田产比之圣眷,不值一提。 “朕的江山,就现在来说,要靠在座的各位帮朕勉力扶持。” 崇祯皇帝的话说得重了,众人一片哗然,正想起身谢罪,又被崇祯抬手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