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2/37)
来寻求庇护的。】这句话说得贾母与王夫人等都脸色微变,年轻一辈却都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妙玉本人则还算沉得住气,稳稳地扬着头,紧紧地盯着天幕上侃侃而谈的萧兰兰。
【当时是宝玉过生日,妙玉就给宝玉写了个生日贺卡,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③宝玉不知道该怎么回,于是拿给邢岫烟看。邢岫烟当时便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③】
【邢岫烟送给妙玉的这十二个字: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外加“放诞诡僻”都十分精准地概括了妙玉的孤拐脾气。】
【于是宝玉便听从邢岫烟给的建议,在回帖上自称是“槛内人”,与妙玉的“槛外人”相对………】
听天幕上这般解说,邢岫烟显得十分紧张,生怕为自己还未说过的话得罪了妙玉。
然而妙玉却毫无愠色,一字字认真地听着,甚至还向邢岫烟点点头,表示自己很同意邢岫烟那总共十六字的评价。
倒是旁人听了天幕上的那一番话,又见到妙玉与邢岫烟这一番互动,全都惊呆了。
【从林之孝家的和邢岫烟这两位“旁观者”对妙玉的描述,我们已大致能勾勒出妙玉的基本人物形象:她受过良好教育、父母师父皆已亡故,托身荣国府是寻求庇护,而她本人性格乖僻,与世所不容。】
【说到这里,兰兰终于觉得,火候到了,可以上国际惯例了。】
"国际惯例"意味着天幕会那本《金陵十二钗》册子上的判词和红楼梦曲,这是宝玉探春等一干人已经摸索出的含义。而新来的李纹李绮邢岫烟等人不懂,便自有贾府姐妹向她们几人——解说。
【之前兰兰曾经提到过,妙玉在《金陵十二钗》册子上的排名十分靠前,在湘云之后,迎春之前………】
宝玉与探春互视一眼,赶紧提笔记下。而探春更是心中生出一种预感,她们“原应叹息”四姐妹,应当都在这册子上,估计人人都要像这般经过天幕的一番“磨炼”,元春、迎春和惜春也都是逃不脱的。
【妙玉那页册子上,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乃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④】
【而妙玉的红楼梦曲《世难容》,说得就要更直白一些。那首曲子写的是: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白玉无瑕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④】
【从这首曲子来看,妙玉绝对是原作者非常非常喜欢的人物,否则不可能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小伙伴们,这位妙玉,可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人物。】
贾母这儿聚了一院子的人,听见这句都忍不住猛吸一口气。
这……自打有天幕,这位萧仙就总是在天幕上剖析这个、贬损那个,像这般褒奖的,妙玉还是第一个。但这就一定是好事吗?
然而妙玉本人却望着天幕,眼中流露出无比困惑的神色,口唇翕动,喃喃自语地念诵: “欲洁何曾洁,云空
未必空?"
【当然啦,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说的就是这个。妙玉的怪癖脾气令不少同住在大观园里的人觉得难以接受。李纨就说过: “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