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1/37)
母身边,安静听天上说的。【当时曹公是怎样写甄家抄家的事呢?他是用宁国府尤氏的视角,写她正要往王夫人处去,她身边的几个老嬷嬷便说: “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①】
【尤氏这时候已经从贾珍那里得知,邸报上写这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于是她很惊异甄家竟然这时候还有人来。①】
【这时尤氏身边的嬷嬷就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①】
听到这里,年轻一辈如凤姐、宝玉、探春都还不觉得如何,贾母已经听得面如土色,一转脸望着王夫人,压低了声音道: "你,你怎么敢……"
王夫人这时也觉出不对,但看见贾母脸色不对,赶紧先劝道: "老太太,媳妇绝对没做过这件事,甄家最近也没来过人……甄家还没犯
事呢!"
贾母这才从惊惧中省过来:天幕所说之事还未发生,倒还不用这么早就着急。
【小伙伴们,这是曹公以十分隐晦的手法,揭露了贾家所犯下的一件罪行。从尤氏身边老嬷嬷的陈述来看,这是贾家接受了甄家寄放的财物。】
【甄家被抄没财产,却寄放了一部分到贾家,妄图等到风头过去,甄家余下的人还能从贾家将这些财物要回来。但这是有违国法的,不仅是甄家,贾家藏匿罪家财物,也是重罪,并且很可能在第八十回 之后不久,荣国府就遭到查抄.…】
贾母闻言瞪着王夫人,告诫道: "老二媳妇,你可不能……你可千万不能……"
王夫人心想,若是甄家真的将罪产送上门,自己看在那么多财帛的份儿上,没准真的会收下来。只是若连累到自家查抄,那就不值当了。她连忙对着贾母赌咒发誓: “老太太,媳妇纵是再没见识,也不能,况且也不敢呀……"
【在这种情况下,荣国府献出探春,让她作为朝廷的和亲人选,前往海外和亲,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功抵罪”,让荣国府免于被朝廷追究。】
探春听到这里终于完全明白了。
原来自己只是一枚棋子,被驱使着走出去,是为了挽救荣国府闺府的脸面与前程。
不过,若是这样,能救闺府性命,探春竟然觉得还有点儿值——家人骨肉都保住了平安,而她自己,也终于有机会走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
【然而,这还只是贾府遇到的第一次严重政治危机。这次政治危机因为探春的自我牺牲远嫁他乡而得以暂时平息。之后贾府还会遇到第二次严重打击,而这一次贾府受到打击的根源应当是宁国府。要不怎么说“造衅开端实在宁”呢?】
【贾府遭受第二次打击的时候,恰逢元春死亡,贾家彻底丧失了一切政治支持,因而一败涂地。】
当贾母听说元春之死,顿时觉得心头一阵绞痛,眼一闭,将往背后椅子上一靠。所幸鸳鸯和凤姐早有准备,凤姐伸手去掐贾母的人中,鸳鸯早已将事先备下的药物用温水化开,这时一股脑儿全灌入贾母口中,又让她舌下含了参片。
贾母这时才回过神来,只管睁着眼定定地望着天幕,过了好一会儿,那眼珠才开始转动,脸上开始渐渐恢复血色。
贾母院儿里早就乱了套,鸳鸯与凤姐手忙脚乱地在照顾贾母,李纨命人拿了贾府的名帖赶紧去太医院请太医,王夫人则哭着在叫宝玉——
"宝玉,宝玉,快让这天幕停下来吧,别让她再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