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70号小说网

170号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240-260

底色 字色 字号

240-260(37/60)

上,就不知有多少百姓要感恩戴德了。”

    显然,北方的旱情也已影响到了汴京一带,寻常百姓都忧心上了。

    明远闻言十分头疼。

    前些日子在水心五殿,他被王珪一打岔,竟忘掉了一件最要紧的事:地气偏暖,冬季无严寒与雨雪,那么来年北方大片大片的土地,除了旱灾之外,还要应付蝗灾。

    明远印象中,他那个时空里的历史上,熙宁七年确实经历了一场大旱灾与大蝗灾,造成北方多地绝收,饥民流徙。据说曾有百万饥民涌向汴京。

    这场灾难是熙宁年间变法的分水岭。

    它导致了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也导致了新党内部的分裂。

    然而最终导致王安石下台的,据说只是某一个人做的某一件小事。

    历史就是这样吊诡,出其不意。

    明远叹了一口气,勉励那主事几句,便返回他的大宅子。

    在那里,王雱留了一张字条给他,通知他与金融司相关的人事变动。

    薛向外出了,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而继任者是明远的老熟人——沈括。

    明远得到这个消息,并不觉得高兴。

    薛向是理财的能臣,在这个时候明升暗贬,去了定州,不知这释放了什么政治风向。

    而沈括则回到了被明远“微调”之前的人生正轨上,权任三司使。

    按照明远所知的历史,沈括会在这个位置上会调转矛头,指向新党,然后被新党的反击伤得体无完肤。

    至于沈括入京之后,是否会私下里向官家赵顼“检举”苏轼所写的诗文,明远就真的不知道了。

    明远名知道他付出努力,为这个时代做出了很多改变,但从现在的情势看来,冥冥中历史似乎兜了一个圈子,又重回原来的轨迹。

    隔了几日,朝堂上议论了明远所倡议的在河北修路之事。

    明远作为“首倡者”,竟有机会跻身勤政殿,旁听群臣议论。

    一场“精彩”辩论听下来,明远的结论是:宏观层面阻力太大。

    朝堂上对修“收费公路”这件事已经没有多少反对意见。但在河北修路这事,在朝堂上竟争执不下。有担忧工程太大,劳民伤财的,也有担忧一旦道路通畅,辽人骑兵面前便是大道坦途,能够一鼓而下,直逼汴京。

    明远:没有公路,金人后来不也照样直逼汴京?

    ——自己菜犯不着去怪道路嘛!

    但既然宏观层面有如此大的阻力,明远就干脆去选择做微观的事。

    在道路修筑方面,他放弃了在河北筑路,而是努力争取“汴京-洛阳”高速公路的修建。

    如果这条道路能够建成,从汴京去京兆府的路程能够缩短五天。届时无论是寻常货物还是军需,都可以大大缩短运输时间。

    而且明远提出此项倡议之后,《洛阳日报》上也刊载了此事,为明远争取到了西京洛阳商贾的大力支持——毕竟是对自家生意有力的事,洛阳的商人没理由不为此摇旗呐喊。

    于是,“汴京-洛阳”高速公路的修建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规划与买地的工作马上开始进行。看情形,今冬明春时候就可以破土动工。

    明远心想:要是明年春季大旱时,真的有流民南下,至少还有“汴京-洛阳”公路这项大型基建工程在这里顶着,可以吸纳一部分流民,以工代赈。

    至于北方,明远也是从微观着手。他投资了一间货运车辆厂,专门制造六轮的厢式加长货运马车,由两匹马同拉。

    这种车辆加装了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超级系统最强暴君崛起大明 快穿好男人就是我 漫威:黑寡妇醉酒后,我跟她谈心 装乖后钓到教授姐姐 僵尸:暴马小玲,封神吓懵九叔 恃宠而骄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重生十年前,买彩票岂不是发财了 五个黑心渣A为我反目成仇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